张桂联在航空教育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作为北航空气动力学教研室副主任,他从基础建设做起,亲手编写教材、组织教学,与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建立了5个风洞和1个陈列室,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重要设备,甚至吸引了外部机构的使用。
回国后,张桂联投身教育事业,首先进驻北洋大学航空系,接着在清华大学航空学院担任教职,他的教学内容涵盖了空气动力学等关键课程。在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解放初期,老干部和共产党员们的艰苦奋斗精神、以身作则的领导风范,以及他们对群众的深深关怀,深深地触动了他。
回到国内后,1949年至1951年,张桂联担任天津北洋大学航空系的副教授,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接着,1951年至1952年,他在清华大学航空学院担任副教授。1952年,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要转变,成为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副教授,随后晋升为教授,继续在航空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张桂联,一位教授,于1918年2月26日诞生于山西省五台县六区殿头村。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依靠亲友资助,考入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开始了他的高等教育之路。对国家的忧虑和家庭的责任感驱使他发愤图强,学习成绩斐然。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他展现了卓越的才华。
张先生的教导,使他进一步体悟到如何联系实际深入学习,“学以致用”的道理。“四十年后,1995年开始,他承担了一项研制地效飞行器的任务,这是一种掠海飞行的飞行器,其研制关键技术问题,也是近地飞行的稳定性,有了过去的这一段经历,解决问题就感到‘得心应手’,容易多了。
南昌航空大学国际与教育学院作为该校直接领导的教学机构,凭借丰富的教育资源,致力于国际教育合作与留学生培养。
南昌航空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以其精良的教师队伍为基石,依托南昌航空大学广泛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坐落在一个200公顷的航空文化与探索精神浓郁的校园内。这里为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了卓越的教学服务和科研环境,致力于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体验。
南昌航空大学国际与教育学院秉持着明确的教育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紧密的国际教育共同体。学院将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全球的学生选择南昌航空大学作为他们的学术摇篮,尤其是留学生群体。
1、强调实践性:航空文化课程强调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注重综合性:航空文化课程注重综合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航空文化的基本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航空文化的综合性知识。注重实用性:航空文化课程注重实用性,要求学生掌握航空文化的实用知识。
2、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在航模科技周活动中,南航附属高中邀请南航大的教授为孩子们介绍航空模型概况、航空模型的制作工艺。活动中,孩子们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不仅了解了航空模型的发展史,还在教授的引领下,动手制作航空模型。
3、航空主题的校园环境:学校的建筑风格和环境布局充分体现了航空特色。在校园内,可以看到各种与航空相关的雕塑、壁画和标识,如飞机模型、航空历史图片等,这些元素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航空知识。此外,学校还设有模拟机舱、飞行模拟器等实训设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
Copyright © 2022-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KAIYUN体育 版权所有